为企业提供环境污染咨询以及环保设备安装咨询,企业安全生产咨询,消防工程施工和验收咨询,消防检测咨询和电力检测咨询,排污许可、环境应急预案等业务。
常用术语
(1)环境要素。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通常是指自然环境要素,包括大气、水、生物、岩石、土壤以及声、光、放射性、电磁辐射等。环境要素组成环境的结构单元,环境结构单元组成环境整体或称为环境系统。
(2)环境遥感。用遥感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环境以及环境各要素的现状、动态变化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的各种技术和方法的总称。具体地说,是利用光学的、电子学的仪器从高空(或远距离)接收所测物体的反射或辐射电磁波信息。经过加工处理成为能识别的图像或能用计算机处理的信息,以揭示环境如大气、陆地、海洋等的形状、种类、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环境评估、环境应急预案】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编制企业可委托相关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编制。委托编制的,企业要指定有关人员全程参与。1、成立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组;2、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参照市人居环境委印发的《深圳市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技术指南(试行)》编制);3、编制环境应急预案;4、评审和演练环境应急预案(通常,评审组由环保管理部门人员、相邻单位或居民代表、评审专家组成);5、签署发布环境应急预案。
环境应急预案管理的实践需要,2010年,环境保护部印发《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10〕113号)(以下简称《预案暂行办法》)后,每个地方对于环境应急预案管理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知识大概建立了备案制度。具体在预案备案管理上面还是会有很多问题存在。
(3)环境灾害。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环境恶化所导致的灾害,是除自然变异因素外的另一重要致灾原因。其中气象水文灾害包括:洪涝、酸雨、干旱、霜冻、雪灾、沙尘暴、风暴潮、海水入侵。地质地貌灾害包括地震、崩塌、雪崩、滑坡、泥石流、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
(4)环境区划。环境区划分为环境要素区划、环境状态与功能区划、综合环境区划等。
(5)环境背景值。环境中的水、土壤、大气、生物等要素,在其自身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受到外来污染影响下形成的化学元素组分的正常含量。又称环境本底值。
(6)环境自净。进入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降解和消除的现象。
(7)水源地保护。为保证饮用水质量对水源区实施的法律与技术措施。
(8)水质布点采样。为了反映水环境质量而确定监测采样点位,采集水样的全过程。
(9)水质监测。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分析技术,对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和生活污水、饮用水等水质进行分析测定的分析过程。
【环境评估、环境应急预案】消防验收咨询:什么是消防验收:消防验收是指消防部门对企事业单位竣工运营时进行消防检测的合格调查,施工单位进行消防验收时需要消防局进行安全检测排查,同时需要出具电气防火检查合格证明文件,电气消防检测已被国家公安部列入消防验收强制检查的项目。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申报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应当依照建设工程消防验收评定标准对已经消防设计审核合格的内容组织消防验收。对综合评定结论为合格的建设工程,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出具消防验收合格意见;对综合评定结论为不合格的,应当出具消防验收不合格意见,并说明理由。
可是企业实践里,部分企业并没有开展必要的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只是盲目模仿,或者把编制工作完全交给技术服务机构,编完以后不去演练实施,这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要求不符。
(10)水质模型。天然水体质量变化规律描述或预测的数学模型。
(11)生态影响评价。通过定量地揭示与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与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来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
(12)生物多样性。一定空间范围内各种各样有机体的变异性及其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各种生态复合体总称。包括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13)生物监测。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质量及其变化所产生的反应和影响来阐明环境污染的性质、程度和范围,从生物学角度评价环境质量的性质、程度和范围,从生物学角度评价环境质量的过程。
【环境评估、环境应急预案】环境应急预案的编制过程企业可以自行编制环境应急预案,也可以委托相关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委托相关专业技术服务机构编制的,企业指定有关人员全程参与。编制步骤主要有:(一)成立环境应急预案编制组。(二)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三)编制环境应急预案。(四)评审和演练环境应急预案(五)签署发布环境应急预案。
环保部门管理不足、环评信息收集不全面。《预案暂行办法》将国控污染源设置为省级环保部门备案,是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开始阶段的“权宜之计”,已难以满足“属地为主”、县级人民先期处置的要求。
(14)生态监测。是观测与评价生态系统的自然变化及对人为变化所做出的反应,是对各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时空格局变量的测定。
(15)背景噪声。除研究对象以外所有噪声的总称。
(16)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种物质进入大气或由它转化而成的二次污染达到一定浓度和持续时间,足以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材料、生态或环境要素产生不良影响或效应的现象。
(17)大气样品采样。采集大气中污染物的样品或受污染空气的样品,以获得大气污染的基本数据。
(18)大气质量评价。根据人们对大气质量的具体要求,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评价标准和采用某种评价方法对大气质量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估。
【环境评估、环境应急预案】(1)环境自净。进入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降解和消除的现象。(2)水源地保护。为保证饮用水质量对水源区实施的法律与技术措施。(3)水质布点采样。为了反映水环境质量而确定监测采样点位,采集水样的全过程。(4)水质监测。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分析技术,对地表水、地下水、工业和生活污水、饮用水等水质进行分析测定的分析过程。(5)水质模型。天然水体质量变化规律描述或预测的数学模型。(6)生态影响评价。通过定量地揭示与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及其对人类健康与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来确定一个地区的生态负荷或环境容量。
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受理除前述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和企业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